在二层室外平台★,还特别为记者开设了500平方米的露天餐饮吧和啤酒吧,类似的露天休息区曾经在雅典奥运会上受到各国记者的追捧★。
MPC二层拥有800座和200座新闻发布厅各一个,以及3个80座新闻发布厅,大小不同的新闻发布厅分别以“梅兰竹菊松★★★”命名。古色古香的仿古家具和梅兰竹菊松等花卉绿植奠定了发布厅的高雅格调。在最大的★★★“梅”厅内,一字儿排开的8间通透的玻璃小房子里将提供中★、英、法★★、西★★、俄、日、德★★★、韩8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奥运会开闭幕式前后20多天里,将有400余场大大小小的新闻发布会在这里举行,平均每天20场以上。发布区旁边是近1万平方米的出租办公空间★★。目前已有143家中外媒体机构租用了109间办公室,其中不乏几个媒体共用一间的情况。
每当他踏上这片坐落于奥林匹克中心区西侧、由钢筋和水泥筑成的森林时★★,那鳞次栉比的塔吊、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和忙碌的工人们★★,无不让安东尼对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盛典充满期待。
主新闻中心距离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直线米,距离“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以及其它6个竞赛场馆只有一箭之遥★★。主新闻中心南北两端分别耸立着一座三星酒店和五星酒店,将为采访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要员提供近800间标准和商务套房,这被国际奥委会官员称为北京奥运会赛期媒体运行的“神来之笔”——同时,因其与主新闻中心合二为一★★★,被载入奥运史册★★★。
尽管内部装修还在进行,行走在MPC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直梯和扶梯随处可见★,布局合理★★,路线四通八达。北京奥运会MPC功能区布局综合了悉尼和雅典奥运会MPC设计的长处★★,采用“楼层少、空间大”的布局★★,一经推出★★,便受到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的认可。他们认为,楼层布局按照奥运会媒体工作和生活需求特点和各功能区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思路设计★,媒体记者在各功能区之间流动顺畅★★★,MPC运行将能始终处于高效率状态★★★。
从北侧主入口进MPC首层★★,映入记者眼帘的是1650平方米的服务大堂和新闻采访服务台——各国记者与北京奥组委的沟通平台。此外★★★,咖啡厅、国际书报亭、银行、自动提款机、日杂店、电信店、邮局、药店★、急救站★★、旅行社、干洗店、健身房应有尽有★★★。记者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一层5000平方米的文字记者工作区内度过★。近1000个座位的文字记者席★★★,图书馆、按摩室、健身房、理发室★★、纸张存储室、复印传真中心★★★、奥林匹克新闻服务(ONS)办公室★★★、收费卡中心等★,这里将是赛时最繁忙、记者最集中的区域★。
百年奥运赋予主新闻中心一个响亮、浪漫而诗意化的英文名字:MPC★★,它是英文Main Press Centre的缩写。
多年采访奥运会的老记者都有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和“亚文化圈”★。他们是一群视时效和新闻为生命的工作狂,不会苛求生活条件,但是对于采访、通讯和交通等工作条件的要求却十分苛刻。所以国际奥委会才会要求MPC的主要员工必须了解和熟悉这些★★★“工作狂人★★★”★。
媒体运行部部长孙维佳表示,6万平方米的主新闻中心将是北京奥运会的一项窗口工程★★★。“我们的场馆是一流的★★★,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也要达到一流★。让我们的MPC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北京奥运会的一个亮点。”
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施工工地,是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部经理安东尼·埃德加每次北京之行的必选“景点”★。
作为奥运新闻大战的大本营★★,各大媒体的作战室和总参谋部★★★,MPC是奥运新闻的集结地和播发地,更是奥运会最重要的场馆之一。有关奥运会的赛场战况,主办城市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人民的精神风貌等各种评价都从这里发出。为此,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于2005年年初就成立了主新闻中心处★★★,专门负责MPC从方案设计到施工★★,从装修到赛时运行的各项事务。
南北长400米★★★、高三层★★★、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北京奥运会MPC,仿佛是一艘行进中的巨型航空母舰★,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大的MPC。2008年奥运会期间,驻扎在“航母★★★”上的4400名文字记者和1200名摄影记者,将组成一个超级豪华的“奥运会报道舰队★★”★,向全世界全面报道北京奥运会的盛况和中国人民的东道主风采。
徐济成在谈到奥运会采访经验时说★,奥运会媒体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朋友招待朋友★★★,记者为记者服务”。只有体育记者最知道自己的同行需要什么。
据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部长孙维佳介绍,北京奥运会MPC所在的建筑群为国家会议中心的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达26万平方米。它由两座星级宾馆和两栋写字楼以及把这四座建筑连在一起的群楼组成★★★。工程2005年5月开工,作为MPC使用的地下一层到地上二层底部相通的三个楼层的群楼,以及B座写字楼的三层4月25日已竣工验收★★★。内部商业设施的内装修以及租用办公室的内装修还将继续,至5月底全部完成★★★,进入测试★、模拟演练和员工培训阶段。
7月8日★★★,即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MPC正式对注册媒体开放。开幕式前两周进入24小时运行。奥运会结束后★★★,经必要改建,马上转入残奥会新闻运行。
新华社记者、著名篮球解说员徐济成★★,一位有着20年体育采访经验、报道过四届奥运会和雅典残奥会的记者,在奥运期间将担任MPC常务副主任★★★,他和来自新华社、科技日报、竞报的新闻工作者们共同组成了北京MPC运行团队★。
目前这些媒体已将按照奥组委出版的“媒体收费卡目录”将办公室布局图呈交给媒体运行部,大到通讯和供电设备的安装★★,小到白色家电的摆放,工作人员已经在据此将每家媒体所需的办公用品和家电设备配置到位★★★。7月8日MPC对外开放后★,远道而来的国际媒体进入MPC的租用空间★★★,将看到一个熟悉的、完全合乎个性化使用需求的办公室。
对于参与北京奥运会MPC的前期规划★★★、设计和赛时运行的员工,国际奥委会《媒体指南》特别强调“要有多年的奥运会采访经验★”。对于媒体运行的主要部门负责人★,国际奥委会要求最好具备3届奥运会采访经验和15年以上的体育记者经历,流利使用英语交流等。
“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将成为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座★★。在这里工作的新闻记者们,将尽情享受各种新闻信手拈来的快感。”安东尼此言★★,并非空穴来风。身临其境的他这样评价★★★:“主新闻中心的绝佳地理位置,让它占尽了奥运会新闻赛场上的地利先机。★★”